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6的文章

介紹篇:臺大慕課「新進講堂」

圖片
在求學印象中,第一次觀看慕課師課程是清華大學楊佳嫻老師所開的「細讀張愛玲」,當時對慕課師這種專錄課程還不太認識,只覺得老師坐在舒適的單人沙發講課,再配上柔和背景,整體畫面像在看節目似的,好看極了,跟以前看過的線上課程很不一樣。 現在加入臺大慕課師製課團隊後,才明白原來要做到給學員彷彿在「看節目」的感覺,對那每一課程的細部規劃、畫面呈現、甚至作業設計,背後的製作端,包括課程教授、助教及整個慕課師製課團隊,都是要付出許多心思的。 要做好一門課程不容易,特別是起初的磨合期,像是,有些老師特別忙碌以致抽不出時間製課、有些老師對講授方式有特別的想法…等,這些都是製課團隊要依課程需求不同而做調整的,因此臺大慕課師團隊特別設計了「新進講堂」,為的就是要給授課老師與團隊的合作有個美好的開始。 當初為什麼著手籌劃「新進講堂」? 雖然對授課老師來說一樣都是講授課程,但MOOC(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與實體上課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就以學員來說,實體課程的上課人數通常為五、六十人,至多一兩百人,而一堂MOOC,就像葉丙成老師開設的「機率」,一開播就擁有超過兩萬名不同年齡、職業的學習者同時在網路上修課;且在實體課程碰到問題、難搞懂的方程式,老師可以馬上接收到學員的反應進而直接地解決問題,但在MOOC線上課程裏,儘管同時可湧入幾千幾萬名修課成員,然而在實際製課上,老師授課的過程則是對著一台攝影機及幾位旁側的工作團隊。 為了讓老師更容易地從實體講授轉換到MOOCs模式,在正式製課之前臺大慕課師團隊會邀請這些充滿教學熱忱的老師們來「新進講堂」,由團隊的教學組、OP(operator)組、影視組帶領老師與助教深度瞭解MOOCs課程製作,探索如何以學習者(MOOCer)的角度為出發點,調整教學方式、作業設計等,進而做出一門高品質的 MOOCs 線上課程。

介紹篇:臺大慕課師「新進講堂」

圖片
在求學印象中,第一次觀看慕課師課程是清華大學楊佳嫻老師所開的「細讀張愛玲」,當時對慕課師這種專錄課程還不太認識,只覺得老師坐在舒適的單人沙發講課,再配上柔和背景,整體畫面像在看節目似的,好看極了,跟以前看過的線上課程很不一樣。 現在加入臺大慕課師製課團隊後,才明白原來要做到給學員彷彿在「看節目」的感覺,對那每一課程的細部規劃、畫面呈現、甚至作業設計,背後的製作端,包括課程教授、助教及整個慕課師製課團隊,都是要付出許多心思的。 要做好一門課程不容易,特別是起初的磨合期,像是,有些老師特別忙碌以致抽不出時間製課、有些老師對講授方式有特別的想法…等,這些都是製課團隊要依課程需求不同而做調整的,因此臺大慕課師團隊特別設計了「新進講堂」,為的就是要給授課老師與團隊的合作有個美好的開始。 當初為什麼著手籌劃「新進講堂」? 雖然對授課老師來說一樣都是講授課程,但MOOC(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與實體上課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就以學員來說,實體課程的上課人數通常為五、六十人,至多一兩百人,而一堂MOOC,就像葉丙成老師開設的「機率」,一開播就擁有超過兩萬名不同年齡、職業的學習者同時在網路上修課;且在實體課程碰到問題、難搞懂的方程式,老師可以馬上接收到學員的反應進而直接地解決問題,但在MOOC線上課程裏,儘管同時可湧入幾千幾萬名修課成員,然而在實際製課上,老師授課的過程則是對著一台攝影機及幾位旁側的工作團隊。 為了讓老師更容易地從實體講授轉換到MOOCs模式,在正式製課之前臺大慕課師團隊會邀請這些充滿教學熱忱的老師們來「新進講堂」,由團隊的教學組、OP(operator)組、影視組帶領老師與助教深度瞭解MOOCs課程製作,探索如何以學習者(MOOCer)的角度為出發點,調整教學方式、作業設計等,進而做出一門高品質的 MOOCs 線上課程。 課堂之外—慕課的幕後 追求更高品質的線上課程 過去的線上課程只是把老師在實體教室的上課過程原樣錄下,放到網路上給大家看。而 MOOC 為讓學員有更好的觀課品質及追求更高的學習效率,老師會重新設計教學架構,將一堂課分割成眾個長度約十五分鐘的單元、並在各單元強調一個重點概念。因此在開拍前,老師會需要花很多精力在教材設計上,就像重編教課書一樣,要思考如何用最吸引人的說明、最好懂的案例、最適合的方法來呈現教學。

Coursera 與我們這麼近 -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圖片
近日與國中、高中同學談話,因為筆者現在從事的 MOOC 幕後工作,常會開起MOOCs 、 Coursera 的話題。我問 :「你們聽過Coursera嗎? 」同學們一致回答:「沒有耶,那是什麼?」 就是這個平台!! 即使是在資訊廣闊、訊息傳遞快速的現今社會,對於脫離學生身份太久、未從事高等教育相關工作來說,Coursera這類的線上教學平台,顯然還是非常陌生的。筆者認為這是件很可惜的事,這麼樣好的學習資源,普遍的現象卻是落在大家並不知道原來有這樣的平台存在著,然而,要取得其實很容易上手,並不困難,而且它還是免費的(獲取證書,才需要付費)。 從前,一旦出了社會脫離學生身份,想要再回到校園聽老師上課,常因缺乏管道而顯得不易;而現今,有了 MOOCs 這一切不再是件難事了!隨時隨地,都能學習。就讓我們跳脫教育僅限於學生、老師與家長的思想吧!MOOCs 這樣的平台,是需要推廣給更多人知道的。而現今MOOCs 所要推展的學習群,確實也不侷限在你是學生身份或是獨有專精的專家,有些MOOCs 課程是走向科普以及文普的路線,期望每個人都能參與,並且在當中討論,甚至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學習夥伴,從中獲得意想不到的學習樂趣,對於有興趣的議題進行終身學習。 回想著筆者以前因為本科系的課程已經修的一個頭兩個大、畢業專題忙得暈頭轉向、 課程衝堂,又或者大學時思想不夠成熟,只想偷懶、輕鬆混,不想讓自己學分壓力太大等等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而錯過許多我也很感興趣卻未能修習的課,感謝有了MOOCs這樣的學習資源,留下的遺憾,終於能夠彌補了。一方面,有許多商管相關的課程,行銷、管理是我感興趣的;另一方面有計算機程式設計的課程,也讓我重新複習了一次,把基礎知識學得更紮實。 修習課程與修習成果如下所示:                有天和同事談話,提及到他來到這個地方工作的故事,才知道他是因為踏入這個領域這份工作,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好玩的東西。平時和他的言談中,我觀察發現他對這些MOOCs平台的瞭解確實很深入,例如知道有研究指出同儕互評機制與教師批改作業其實準確性是一致的、平台即將推出分組作業的新功能、學習活動設計等等,看著他雀躍的眼神以及期待的說話神情,等不及要和大家分享的樣子,感受得出他在 MOOC之中所獲得的成就感與樂趣,我想 MOOC應該也很開心